微信

English
 

学院快讯

共论信息壁垒破除与健康共识构建——学院顺利举办第26期博观青年沙龙

时间:2025年11月25日

来源:

浏览:

11月19日,由学院团委、传染病疫苗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青春健康先锋党支部、研究生第三党支部承办的第二十六期博观青年沙龙在曾宪梓楼101报告厅举办。本期沙龙以“破除信息壁垒,构筑健康共识”为主题,特邀厦门大学邹振东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同时邀请新闻传播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两位博士研究生分享相关研究成果。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张军教授、吴婷教授、方亚教授、江宜珍副教授、苏迎盈副教授等出席讲座。

公共卫生学院2025级博士研究生廖梦俊以“当我们疫苗犹豫时,我们到底在犹豫什么?”为题,分析了疫苗犹豫的现状、危害,并探讨了其在自媒体时代被加剧的机制。他指出,疫苗犹豫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十大健康威胁之一。基于多平台舆情数据的分析,他运用5C模型阐释了信心、自满、计算、限制条件与集体责任五大因素如何共同影响公众的疫苗接种决策。研究结果表明,信息过载与信任缺失是加剧疫苗犹豫行为的关键中介变量,该发现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科普干预策略提供了实证依据。

  

新闻传播学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何浏围绕“健康传播的国际前沿”主题展开报告。通过梳理《Health Communication》及《Journal of Health Communication》等权威期刊近五年的研究动态,她指出健康传播研究正从传统的“信息传递模型”转向关注“权力、文化与信任”的复合模型。在此基础上,她从媒介生态、政策语境与社群认同三个维度分析了健康传播的系统性特征,发现跨文化语境下的信任建构与平台算法对信息可见性的影响已成为当前研究的关键议题,为理解新时代健康传播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随后,特邀嘉宾邹振东教授从舆论研究的角度对健康共识的构建路径进行了总结。他指出,公共卫生传播应突破现实世界的“强逻辑”主导,重视舆论世界的“弱传播”规律,并强调有效的健康传播应立足于建立信任连接,通过情感叙事与共情表达,实现从信息灌输到信任连接的根本转变。

交流环节中,与会师生围绕“健康科普如何突破信息茧房”“情感叙事在公共卫生中的运用”等前沿议题,与邹振东展开了多维度、深层次的学术交流。张军教授在总结中充分肯定了跨学科对话的重要价值,鼓励学生们在思想碰撞中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与应对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

本期沙龙通过传播学与公共卫生学的交叉视角,为构建健康共识提供了多元思路,展现了学科融合在应对现实公共议题中的潜力。未来,学院将持续搭建跨学科对话平台,促进不同学术共同体之间的深度交流与思想碰撞,催生更多创新理论成果与解决方案,为提升公共健康治理效能贡献智慧与力量。


(公共卫生学院)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