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English
 

青年榜样

4000公里、200份问卷:一名公卫博士的援疆答卷

时间:2025年04月09日

来源:

浏览:

近日,共青团福建省委公布2024年福建省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系列活动评选结果,我院2023级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博士生郭慧琳获评“省级先进个人”称号。

2024年暑期,郭慧琳作为公共卫生学院“鹭疆先锋”博士团队长,带领11名硕博士队员赴新疆乌鲁木齐市开展社会实践。团队以自主研发的全球唯一戊型肝炎疫苗“益可宁”为技术支撑,通过基层调研精准把握边疆疾病防控部门需求,创新地开展科普教育宣讲,并推动校企合作平台搭建,其团队成果获当地疾控部门高度认可,为提升边疆地区公共卫生防控水平做出重要贡献。

我们的目标当地提供可持续的防控支持”

郭慧琳牵头对接新疆疾控局、疾控中心等多家单位,组织团队研析新疆戊肝疫情数据,提前制定调研框架。她带领队员运用流行病学模型分析戊肝流行趋势,发现新疆部分地区的高感染风险与生活习惯相关,据此提出“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基层监测网络优化”等策略,并推动“益可宁”疫苗纳入当地防控规划。面对实践过程中数据的缺失,郭慧琳组织团队通过多源数据校验,运用统计模型填补数据,提出“疫苗普及+环境治理+高危干预”三位一体策略,获得新疆疾控中心高度认可。

   

“科普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对话

面对公众对戊肝认知不足问题,郭慧琳创新采用“案例+互动”模式,以80年代新疆戊肝疫情故事引发共鸣,邀请维吾尔族队员开展双语讲解,并发放自主研发的戊肝尿检试纸,有效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疾病防范意识。为期3天的实践中,团队完成近200份问卷、覆盖1000余人次,50余名基层医务人员参与培训。社区医生评价:“博士团的宣讲填补了基层健康教育的空白。”这场“健康科普攻坚战”让郭慧琳更加坚定投身公共卫生事业的决心。

“科技创新需要走出实验室,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郭慧琳主动联系新疆医科大学校友,深入走访并与一线工作者交流,推动厦门大学与新疆医科大学达成共建实习基地意向,并启动联合课题研究。她表示,校友们扎根边疆的故事让她深受触动,也激励自己为人才输送贡献力量。

科技兴疆

郭慧琳团队的实践成果获学习强国、健康报等8个平台报道,其团队撰写的4万字报告被新疆疾控部门列为政策参考。“鹭疆先锋”博士团以实际行动践行“科技兴疆”战略,在边疆公共卫生领域取得成效。

从实验室到边疆,郭慧琳团队以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他们的实践表明,公共卫生事业既依靠前沿科技,更离不开基层实践。“先进个人”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专业能力的肯定,更彰显团队在边疆疾控中的突出贡献,为健康中国建设树立青春榜样。


文/王若凡

图/公共卫生学院

上一篇 下一篇